看到几篇推文,夸“近期最佳”。
我不(bù)认同。
虽说方东昇、黄婉莹团队是个人(gè rén)非常喜欢、很有老派新闻工作者风格(fēng gé)的主创,这几年我也会时不时(shí bù shí)搜一下《寻人记3》有没有信儿……
但《寻人(xún rén)记3》终究是没等来,等来(lái)的新节目……整体差得还挺远(yuǎn)的。
所谓“四大悬案”,实际上也不太(tài)“悬”。比如双氧水单元,结果如此明了(le),这单元的探讨就不宜归入“寻(xún)真相”的母题。

其他三个单元,八仙岭(lǐng)山火和白骨案,节目在烘托后(hòu)也隐约做了立场预设;白骨案(àn)更是没头没尾,整档节目最差单元。

倒不是(bú shì)说立场不对,相信这几起案件(àn jiàn)结果和节目暗示也差不离儿,更想(gèng xiǎng)表达的是主创准星有所偏差—— 做(zuò)新闻就老老实实挖掘其中的社会议题(yì tí)(社会议题挖掘方面仅八仙岭山火(shān huǒ)案尚可),别渲染成自己是侦探(zhēn tàn)、破案胜负手 。

弹幕说节目像D.I.E,嗯,那(nà)不难想到D.I.E查案旁边为啥设置Jacquelin这样误导(wù dǎo)方向的记者形象了。
李小龙离世单元(dān yuán)无疑是传播方面主打的噱头,还(hái)找来“当事人”做访谈。但观感上(shàng)是, 山雨欲来的架势,蜻蜓点水地呈现 。


节目(jié mù)最后给了一个轻飘飘的猜想,虽说(suī shuō)很多事情结局就是十分不劲爆,但(dàn)前期有意无意地引导,为此大排阵仗(zhàng)、引人遐思,到“揭秘”时却将原因从(cóng)官方宣布的病因归于另一种病因(bìng yīn)。

不过中间的一系列访谈是给我(wǒ)有感触的:
面对这样的轰动事件(shì jiàn),卷入其中的人,记忆是否会随着(suí zhe)立场和舆论产生偏差?当事人是否真的(zhēn de)会剖白心迹,还原所谓真相? 毕竟这样(zhè yàng)曝光度的事件,事关自身盖棺后(hòu)的定论,即使有秘密,也很容易(róng yì)默契地选择相互隐瞒至终。

和片名(piàn míng)《猜情寻》歌词一样:不影响你笑脸迎人(xiào liǎn yíng rén)(方东昇还是很爱💗用陈奕迅的歌名/歌词(gē cí)呀~)。
因此这段引以为噱头的访谈(fǎng tán),在我看来, 谈话间都是在避重就轻、隔靴搔痒(gé xuē sāo yǎng),于真相意义不显,于节目却(què)有谈资 。
倒是整档节目最后一句(yī jù)“真相被你找到了又如何”,搭配(dā pèi)所有呈现内容,的确显得新闻工作荒诞(huāng dàn)又悲凉~
总之,主创们,还是回过头(tóu)考虑一下做《寻人记3》吧!
至少第二季中(zhōng)抛出的钩子可以拉网了吧——杯面(bēi miàn)男孩👦志文,最终找到亲生妈妈👩没?没(méi)找到也好歹给个交代呀。

多(duō)看看烟火中的花,和努力💪活好(huó hǎo)每一分钟的鲜活的Ta。